Daily 2024-11-16

老同學來家裡聚聚,轟隆隆。但大致上平順。沒有準備客房的情況下,招待有比較小的小孩(國小以下?)好像不適合,因為要有小孩可以休息的地方比較好。

手機雜記

  • ⋯⋯
  • 08:10 出門吃早餐,麥當勞。最近不知道是比較晚去還是他們行銷太強,人超多。
  • 「生成式 AI 」(例如 ChatGPT )開始成為一般人隨意可以觸及的東西之後,我這兩三年(從 2022 開始吧)慢慢有開始覺得「我不知道未來可能會長什麼樣子」。
  • 目前的做法:只有手機的時候用手機記事(純文字)。在用電腦的時候用 hackmd 寫。隔天早上在電腦上整理(目前用 hackmd ,但也可以用任何本地端的編輯器吧)後貼 blog 。
  • 早餐回來之後休息了一下,就準備中午朋友來要吃的一些東西。煮一大鍋玉米湯,一些醬香茄子,兩條玉子燒。

電腦雜記

  • 下午老同學四個大人和兩個小孩來家裡小聚,午餐主食訂 Pizza 是對的決定,我煮的其他東西就是好玩讓大家吃吃,吃飽的東西自己準備還是比較難。素食的部分我盡力了,沒想到洋蔥是不能放的(玉米湯用到);還好奶蛋還可以,至少玉子燒的部分還可以吃。
  • 言不及義,就是老友聚聚。老實說,還是難免有點累,最近這幾年常常這樣,不知道是不是疫情那幾年已經習慣不太需要聚會的生活。
  • 醬香茄子,改用先蒸(四條茄子切小段,表皮稍微用刀劃網狀,大同電鍋外鍋半杯多的水,蒸一次)再醬煮(三分鐘翻面一次,兩面,共六分鐘)的結果我覺得很不錯,不用油煎好吃很多。薑末是需要的,能夠讓口味清爽一點。下次醬油與味醂可以減半試試看。然後也許可以配一點蔥蒜。

不是條列的部分

「有時候因為教育的關係,我們可能會對我們做的事情有罪惡感(例如用電習慣、環保意識),但實際上,相對於很多巨大的體系(例如大型工廠),我們個人的使用都是微乎其微、個人的影響力也是。對於個人的事情太容易有罪惡感可能是很自大的行為?」~ 2024-11-15

整理昨天的手機記事的時候,這段我不確定要不要貼,後來想想還是貼出來。我主要是想提醒自己:「很多時候我認為『這麼做是對的』或者『這麼做是好的』常常不見得有什麼根據,只是『我習慣這樣做』或者『我喜歡這樣做』而已。」

但有時候我也會覺得「直覺」很重要,畢竟「不完整的資訊」才是人生的常態。資訊不足、不完備,可能不適合作為猶豫不決的藉口。就得自己再拿捏看看。

資料收集